<wbr id="r89mi"><small id="r89mi"></small></wbr>
      1. <wbr id="r89mi"><small id="r89mi"></small></wbr>
        <video id="r89mi"></video>
      2. <wbr id="r89mi"><small id="r89mi"><tr id="r89mi"></tr></small></wbr>
          <video id="r89mi"></video>
          <wbr id="r89mi"><small id="r89mi"><tr id="r89mi"></tr></small></wbr>
          <video id="r89mi"><address id="r89mi"></address></video>
          <wbr id="r89mi"></wbr><wbr id="r89mi"><small id="r89mi"><tr id="r89mi"></tr></small></wbr>
          當前所在位置: 巧兔教學 > 兒童教育 >

          2017年4月生的孩子

          發布時間:2023-02-27 08:15 作者:光明網 點擊: 【 字體:

          2017年4月生的孩子?如果你對這個不了解,來看看!

          航天新征程丨航天發射指揮員是這樣煉成的,下面一起來看看本站小編光明網給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對您有幫助

          2017年4月生的孩子1

          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有這樣一個技術室,他們承擔著為火箭控制系統測試的重任,控制火箭按預定彈道飛行,準確入軌,被譽為火箭的“神經中樞”。

          組建12年,先后執行21次航天發射任務。特別是在2年時間內,發射場順利將空間站3個艙段與4艘天舟飛船送入太空。這個由01指揮員廖國瑞擔任室主任的技術室,更是在這7次建造任務中屢建奇功,擦亮了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空間站建造母港”的金字招牌。

          南海之濱,種下夢想的種子

          文昌航天發射場,我國首個濱海發射場,于2009年開工建設。第一批建設者參與見證了發射場從“灘涂叢林”到“廠房林立”的過程。

          2011年,帶著一輩子干航天的情懷來到文昌的該室工程師呂波,仍然記得剛到發射場的場景:“沒有高聳的發射塔,也沒有寬敞明亮的辦公室,有的只是漫天飛揚的工地塵土和一望無際的荒草灌木?!?/p>

          莽莽森森的椰林中,幾座民院是他們居住、開會的地方,臨時搭建起的板房、廢棄的小學,就是他們辦公的場所。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即便是這般一窮二白的艱苦環境,也沒有澆滅呂波和同事們在這里“扎根海島,建功航天”的志向。

          在沒有經驗可循的情況下,他們把成立之初為數不多的20余人,分出一半的力量奔赴全國各地跟蹤火箭研制、設備生產,留下一半的人員承擔初期建設工作。

          在北京、天津、西安……他們一邊學習控制系統理論知識,一邊學習新型號火箭技術理論,憑借“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精神,編出了近百萬字的操作規程和數十本配套教材,成為后來組織火箭發射的原始技術資料。

          就這樣,這群年輕人的航天夢想在最南端的海島上深深地扎下了根。

          椰林深處,綻放奮斗的花朵

          2016年6月25號,文昌航天發射場響起第一聲“點火”口令,長征七號首飛任務圓滿成功,控制系統表現堪稱完美,圓滿完成首秀。

          據統計,全世界新型號火箭首飛任務成功概率僅為51%,每一次新型火箭騰飛,都無異于摸著石頭過河。

          2016年11月3日,是我國現役運載能力最強、最先進火箭——長征五號的首次發射日。

          這是中國航天史最牛的口令!當發射程序進入-90秒時,控制系統指揮員韋康,下達了“轉電”口令。他的話音剛落,主控微機崗位報告:主控計算機報錯!還沒來記得反應,韋康再次報告:“01,終止發射!”

          進入倒計時10秒鐘,01指揮員在讀“10、9、8、7、6……”時仍有2次中斷,這也是中國航天史上從未發生過的。

          “轉電異?!薄伴_算未好”讓在場人的心一提再提,臨危不亂,穩妥處置,久經磨難的長征五號火箭成功發射。

          2017年4月20日,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搭載著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精準入軌,三戰三捷,這幫懷揣夢想的航天青年在一次次的追夢奮斗中,收獲幸福的花朵。

          問天路上,茁壯挺拔的枝干

          航天事業是萬人一桿槍的事業,發射場技術復雜、系統龐大,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失誤,任何一項工作出現紕漏,任何一個零部件出現故障,都可能導致整個任務的失敗。

          但每次“失敗”都會讓這支隊伍更加成熟,每次“失敗”都會成為他們的加速起跑點。

          2017年,長征五號遙二火箭發射任務失利,給信心十足的控制系統團隊“當頭一棒”。

          在迎接長五遙三復飛的908天里,一輪輪專業授課、一遍遍完善文書、一次次推演演練,自主設計電路沙盤、連接器操作箱,練理論、練操作、練協同,一心用萬無一失的準備、用厚積薄發的本領,打贏翻身仗、榮譽仗。

          2019年12月27日,“胖五”重新矗立在文昌發射場的發射工位上。隨著01指揮員一聲令下,“金手指”于鵬果斷按下發射按鈕。

          復飛成功,“胖五”歸來,再問蒼穹!

          航天發射是一項高風險的系統工程,中國航天也是伴隨著失敗和挑戰成長起來的。

          2020年春節,新冠疫情肆虐蔓延,近半崗位人員不能如期歸位,兩發新型號火箭首飛任務并行,莫大的挑戰擺在控制系統面前。

          那段時間,控制系統辦公室和測試間常常燈火通明,但沒人叫苦叫累,大家都懷著一個共同的信念——一定要用任務圓滿成功為祖國加油!

          最終,控制系統頂住壓力、咬緊牙關、攻堅克難,取得長征五號B火箭首飛任務成功。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天舟二號任務的“三加兩泄”又一次考驗著這支隊伍。

          2021年5月19日,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任務,射前出現蓄壓器壓力異常情況后,任務兩次中止發射后,推進劑兩次泄回再加注。

          天舟二號任務01指揮員王宇亮說:“面對突出故障,邊繼續測試流程、排查故障,一邊問題歸零,一邊組織推進劑泄回,崗位人員連續奮戰70余小時,成功處置我國航天史最大規模推進劑泄回任務,為奪取任務最終成功打下堅實基礎?!?/p>

          太空征程,結出勝利的果實

          在浩瀚太空完成交會對接就像“穿針引線”,容不得一絲誤差,這要求運載火箭做到“零窗口”發射。

          該室副主任于鵬說:“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要求‘零窗口’發射,這對控制系統在點火前的各項操作提出了極高要求?!?/p>

          為了保證“零窗口”,控制系統指揮員尹景波帶領團隊反復細化射前流程,將發射前工作精確到分鐘,發射前甚至精確到秒,確保射前每一節點、每一項操作精細精準。

          多輪次發射前流程演練,讓崗位人員熟練掌握每一條口令下達時機、每一項操作內容,確保人員對幾百個狀態和上千項參數,能夠迅速判讀、快速反饋。

          針對可能出現的故障進行推演,他們設定了百余個可能出現的故障模式,制定了四百余條處置措施,每項準備都是力求“零失誤”。

          敢于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經過控制系統團隊齊心協力,高標準做到了“問天”“夢天”點火誤差在1秒以內,“夢天艙”更是以百公里相差幾米的超高精度到達預定軌道,而且是入軌精度越來越高,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入軌精度臨近“可測量”的極限。

          “上午下單發貨,中午就簽收!”針對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發射任務,他們更是采取射前“彈性倒計時”應急處置策略,確?;鸺郎蕰r發射,飛船精確入軌,為實現2小時快速交會對接新紀錄打下基礎。

          一次次成功的背后,是全體航天人的艱辛奉獻。該室先后承擔參與科研項目21項,獲實用新型專利2項,發表核心期刊及以上論文25篇,7人獲全國性質數學建模競賽獎項,走出“雙料01”王光義、“博士01”馬亞奇、“空間站三艙01”廖國瑞、“天舟專屬01”王宇亮等4名“01”指揮員,涌現出7位控制系統指揮員,7位按下點火按鈕的“金手指”……

          向陽花開、向海而生、向天圖強,這群扎根發射一線的“智控先鋒”用追夢奮斗,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作者:黃國暢 倪健康 張座通 李帆

          來源: 央視網

          韩国午夜理论片2021最新
          <wbr id="r89mi"><small id="r89mi"></small></wbr>
            1. <wbr id="r89mi"><small id="r89mi"></small></wbr>
              <video id="r89mi"></video>
            2. <wbr id="r89mi"><small id="r89mi"><tr id="r89mi"></tr></small></wbr>
                <video id="r89mi"></video>
                <wbr id="r89mi"><small id="r89mi"><tr id="r89mi"></tr></small></wbr>
                <video id="r89mi"><address id="r89mi"></address></video>
                <wbr id="r89mi"></wbr><wbr id="r89mi"><small id="r89mi"><tr id="r89mi"></tr></small></wbr>

                2017年4月生的孩子2

                “哥哥,慢點喝?!痹谠颇侠ッ饕患铱祻歪t院的病房里,3歲的弟弟小園吃力地把哥哥扶起來,試了試水溫之后把水端到哥哥的嘴邊,熟練的樣子讓人十分心疼?!按髢鹤有〗鸩槌鲋夭?,小兒子出生后,孩子爸爸不堪壓力離開了我們這個家。我只能帶著兩個孩子一起求醫,每天都焦頭爛額。好在小兒子十分懂事,否則我真不知道該怎么堅持下去?!笨粗鴥蓚€可憐的孩子,媽媽寧選香偷偷抹著眼淚。圖為媽媽帶小兒子陪大兒子做治療。

                寧選香來自云南大山里,原本生活還算安穩幸福。2017年4月,5個月的大兒子小金一天晚上在睡覺時突然抽搐失去意識,在當地醫院被診斷為腦癱和肢體功能障礙等病癥。也是從這一天起,這個家再也沒有了笑聲。圖為病房里,媽媽在照顧小金。

                醫生說小金只能通過長期的康復治療病情才會有好轉,但是需要漫長的時間和昂貴的費用??墒轻t院里每天花錢如流水,治療的費用一項就要幾百塊,小金每天要做五六項,再加上打針吃藥,不到半個月就花了一萬多。寧選香結婚后就在家照顧家庭,只有丈夫在工地扎鋼筋,掙的錢除去吃喝本來就所剩無幾,因為實在拿不出錢給孩子治病,寧選香無奈只能帶著小金先出院。圖為小金在做康復訓練。

                回家以后,由于買不起特效藥寧選香只能去中醫診所開方子,自己熬藥給小金喝。等攢上一點錢,寧選香就立刻帶著小金去醫院治療,錢花光了就回家繼續攢錢。1年多來,小金只能斷斷續續地接受治療。眼看著小金治療沒有一點起色,家里欠的錢卻越來越多。為了改變這種現狀,丈夫和寧選香商量趁著年輕再生一個孩子,以后兩個孩子也能互相有個照顧。圖為媽媽帶小金去做治療。

                開始寧選香堅決反對,“我們家這種情況,小金還等著錢治病,哪有錢再養一個孩子啊?!笨墒墙涍^丈夫反復勸說,寧選香知道自己無法照顧小金一輩子,于是2018年8月生下了小兒子小園。圖為寧選香和兒子小金。

                可沒想到小兒子出生后,丈夫的態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大兒子小金的態度越來越冷漠,每次回家都只抱著小兒子玩,小金在旁邊哭也當做沒看見一樣。時間長了夫妻倆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一次兩人在激烈爭吵后,丈夫一氣之下離開了家?!靶〗鹬瘟诉@么久,錢沒少花卻沒有一點好轉,以后我不管了,要救你自己救吧?!睂庍x香沒想到丈夫會說出這么冷漠的話,蹲在地上放聲大哭。圖為媽媽給小金做康復訓練。

                丈夫離家以后,家里一分錢的收入都沒有了。寧選香只能帶著兩個孩子艱難度日,有時候靠接手工活掙一點錢糊口,小金的治療也只能停止。直到2020年6月,寧選香得知昆明的一家醫院費用有減免,她四處求人借錢,才有機會帶著小金去醫院繼續治療。由于小兒子太小離不開人,寧選香只好也帶到醫院一起照顧。圖為媽媽教小金認植物。

                小兒子小園自幼在醫院里長大,他好像知道媽媽十分辛苦,日常很少哭鬧。長大一些學會走路以后,就不讓媽媽背自己了,寧選香在前面抱著哥哥走,他就努力在后面跟,每次都跑得氣喘吁吁。哥哥做肢體訓練時,常常因為疼痛大聲哭喊,每次小園都會蹲在旁邊,捧著哥哥的臉給他擦眼淚,嘴里不停地鼓勵:“哥哥,不哭不哭?!贬t生們都夸小園懂事,只有寧選香覺得愧對小兒子,站在一旁紅了眼眶。圖為寧選香和兩個兒子。

                經過治療,小金現在已經能坐起來了,也對外界有了認知,甚至叫出了第一聲“媽媽”。寧選香對未來越來越充滿信心,她知道兒子有希望了。圖為寧選香在照顧兒子。

                可高興之余,寧選香看著剛剛醫院發來的催繳通知,心又被緊緊掐到了一起?!艾F在只有我們娘仨相依為命,兩個孩子又不能沒人照顧,我又不能出去掙錢。小金的治療都是靠著借錢才維持到現在,如今我們家已經是債臺高筑借無可借了?,F在孩子的病終于有了好轉,可我實在拿不出錢來了,怎么辦啊?!睂庍x香滿是無奈,她不知道還能怎么做才能留住兒子的希望。圖為寧選香。

                進入下面的小程序,可以幫助孩子

                (此處已添加公益募捐功能,如有捐贈需求,請到今日頭條 APP 查看)

                自2022年2月以后您在今日頭條看見都是集體項目,同類孩子共同一個捐款項目,款項會根據該篇稿件數據撥給相應孩子。原創作品,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頭條公益##圖片故事##攝影頭條#

                2017年4月生的孩子3

                2017年8月8日中午,湖北省婦幼保健院。

                產房內,一名婦女滿臉通紅,大汗淋漓。 疼痛難忍,她卻默不作聲,堅持著。

                仔細一看,她的小腿下面是一對鈍的假肢。 再看,她的兩只手,只剩下大拇指,緊緊的勾在手術臺的扶手上。

                她叫林瓊敏,是一位手足不全的殘疾母親。

                中午12點左右,一聲哭聲,一個健康的男嬰降生了。

                “感謝所有醫護人員,因為有你們,我的生命才能如此完整?!?/p>

                林瓊敏用殘缺的雙手小心翼翼地抱起孩子,眼里含著淚水,頻頻向周圍的醫生護士道謝。

                女人內心柔弱,為母親堅強。 林瓊敏的媽媽之路真的很艱難。

                那么,她是如何堅持下來的呢?

                反復高燒

                林瓊敏,1983年出生,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人。

                7歲之前,林瓊敏的生活和同齡人沒什么兩樣。

                雖然父母都是農民,條件一般,但對女兒非常疼愛,衣食住行從來不缺。

                1989年9月上旬,林瓊敏正式成為一名小學生。

                在學校,林瓊敏乖巧、聽話、吃苦耐勞,深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愛。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厄運正逐漸向這個懂事的女孩逼近。

                1990年的一個夏天的傍晚,林瓊敏放學回家。

                一進屋,她就把書包扔了,無力的癱坐在椅子上。

                媽媽在廚房里忙碌著,瞥了她一眼,發現女兒臉色不太對,關切地問道:“小敏,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

                林瓊敏勉強笑了笑,緩緩說道:“可能是天氣太熱了,沒事,我先去休息一下?!?/p>

                于是,她把她抱了起來 背著書包,搖搖晃晃地走向房間。

                躺在床上,林瓊敏只覺得渾身火辣辣的,腦袋都快要爆炸了。 所有的人和事都在她的腦海里盤旋,很是混亂。

                很快,她就睡著了,但還是覺得被一股熱浪包裹著。

                另一邊,媽媽正在做飯,爸爸從地里回來了。 “小敏,飯做好了,出來吃飯吧!” 媽媽大聲催促。

                “小敏,你愛吃的菜都是媽媽做的,你不出來我都吃光了?!?爸爸也開玩笑的答應了。

                通常這種時候,林瓊敏都會像風一樣沖到飯桌前。

                就在今天,無論怎么呼喚,都沒有任何回應。

                “她剛才有點不舒服,可能是睡著了?!?媽媽擔心的說。

                夫妻倆緊張地對視了一眼,然后躡手躡腳地走進了女兒的房間。

                “小敏,小敏……”媽媽輕輕拍了拍女兒,小聲叫道。

                不對,林瓊敏好像處于昏迷狀態,意識還不清楚。

                然后,媽媽的手伸向女兒的額頭,又條件反射似的縮了回去。

                “好熱,可能是發燒了!” 媽媽著急的說。

                父親臉色瞬間變了,還沒開口,就翻箱倒柜,找體溫計和退燒藥。

                外面的診所已經關門了,夫妻倆只能先給女兒吃藥。

                緊接著,兩人也不顧吃飯,一步步守在女兒身邊。

                凌晨時分,林瓊敏被窩里滿頭大汗,燒也漸漸退了,夫妻倆才安心去休息了。

                誰能想到,第二天,媽媽想叫女兒起床上學,卻發現她又燒了。

                血管栓塞

                “就是普通的發燒,沒什么大礙,估計是感冒了?!?/p>

                保健所的醫生粗略看了一眼,開了一劑退燒針和一些感冒藥。

                果然,打了一針,林瓊敏的燒很快就退了。

                但出乎林家夫婦意料的是,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在接下來的三個月里,林瓊敏斷斷續續地反復發燒。

                顯然,這絕對不是門診醫生說的“普通感冒”。

                無奈之下,夫妻倆只好帶著女兒到市里的大醫院就醫。

                診斷結果一出,兩人頓時傻眼了。

                “孩子有血管栓塞,怎么不早點來檢查?”

                醫生的話猶如晴天霹靂,讓這對單純的夫妻瞬間崩潰,淚水奪眶而出。

                “醫生,能治好嗎?”

                “是的,這不是絕癥,還有痊愈的機會?!?/p>

                “那……要多少錢?” 父親疑惑的問道。

                “至少需要10萬元?!?/p>

                10萬元對于一個靠土地吃飯的農村家庭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

                夫妻倆頓時傻眼了。 就算他們變賣一切,傾家蕩產,似乎也無法彌補這筆巨額的治療費用。

                夫妻倆看著女兒難過的樣子,心都碎了。

                但迫于經濟狀況,兩人只能忍著心痛帶著女兒回家。

                父親回家后,到處尋根問底,死馬當活馬醫,親自給女兒治病。

                誰能想到,三個月后,林瓊敏的身體竟然出現了巨大的病變。

                “她手上的皮不斷脫落,手指也在慢慢腐爛。 小腿下的兩只腳變黑變軟,直接腐爛了。 最后只剩下兩個大拇指了?!?母親傷心地回憶道。

                當父親著急將林瓊敏送到醫院搶救時,已經來不及了。

                為了挽救林瓊敏的生命,醫生只能建議截肢。

                當林瓊敏再次蘇醒過來時,她已經無手腳,內心的絕望可想而知。

                然而,當她看到父母淚流滿面時,她極力壓抑著快要失控的情緒。

                看著女兒手腳殘廢,林家夫婦愧疚得淚流不止。

                林瓊敏反而溫情安慰父母:“爸媽,不要難過,我會樂觀的生活,重新站起來,努力學習,讓我們的家庭變得更好?!?/p>


                為了適應殘廢的身體,林瓊敏臥床整整一年。

                從簡單的吃飯、撿東西,到刷牙、寫字,林瓊敏都得從頭學起。

                為了回學校,林瓊敏開始學跪。

                沒有了她的腳,她再也無法邁著輕快有力的步伐行走。

                每一步,她都“走”得很吃力。 練多了,膝蓋就會青紫,甚至脫皮發炎。

                但是所有的痛苦都比不上不能上學的痛苦。

                幸運的是,經過兩年多的練習,林瓊敏不僅可以自理,還能熟練地用膝蓋走路。

                10歲那年,媽媽獻給林瓊敏量身定做一雙長達80碼的布鞋。

                就這樣,林瓊敏拖著自己殘缺不全的身體,一步一步,跪進了學校。

                好好學習

                沒有雙腳,林瓊敏的身高比別人矮很多。

                在同齡人中,林瓊敏顯得格格不入。 久而久之,她逐漸產生了自卑感。

                “我的父母給了我很多幫助和支持。 他們總是鼓勵我努力學習,做一個自力更生的人?!?/p>

                回想起這段艱難的時光,林瓊敏心痛不已。 幸運的是,她的父母從未離開過她,給了她足夠的勇氣和信心去克服一個又一個的障礙。

                在校期間,為了不遲到,林瓊敏總是比同學們早起半個小時。

                宿舍到教室只有200米的距離,林瓊敏卻要跪著走20分鐘。

                “自從我開始用膝蓋走路以來,我的膝蓋并沒有好轉。 皮脫落留下疤痕,結痂脫落,皮又開始脫落。 尤其是夏天,天氣太熱,膝蓋會起水泡,走一步都疼。 它是可怕的。 每隔三四個月,鞋子不耐穿,媽媽就會給我做一雙新鞋?!绷汁偯艋貞浀?。

                2004年,報道了林瓊敏十年跪讀的經歷 ,瞬間引起社會熱議。

                不少好心人伸出援手,捐款為林瓊敏安裝假肢。

                在林瓊敏重新站起來的那一刻, 淚水盈眶,仿佛獲得了新生。

                2005年,22歲的林瓊敏順利考入武漢冶金干部管理學院計算機應用與平面設計專業 .

                由于雙手殘疾,林瓊敏的打字速度比同專業的同學慢很多。

                但她日夜加倍練習,很快她就 和普通人沒有區別。

                2008年,林瓊敏大學畢業。

                幸運的是, 剛出社會,她就在一家網吧找了份兼職。

                “我終于可以養活自己了!” 林瓊敏很是激動。

                沒想到,就在她想向父母報告喜訊的時候,家里卻傳來了噩耗。

                “小敏,你爸中風了!”

                媽媽的電話讓林瓊敏感到絕望。 常年在外打工的父親,因長期勞累和不注意身體健康,終于倒下了。

                至于母親,身體越來越差,只能做一些瑣碎的家務,連地面都起不來。

                另外,林瓊敏還有一個弟弟,出生時腦子就被燒壞了,從此智商就異于常人。

                本來就一貧如洗的家庭,因為各種事件變得更加困難。

                就在這時,網吧老板又給了林瓊敏一巴掌:“不好意思,有人搶了你的位置?!?/p>

                突然丟了工作,還要面對急需用錢的家庭,林瓊敏真是不知所措。

                無奈之下,林瓊敏拿出全部積蓄,向親戚朋友借了些錢,在街邊開了一家網吧。

                林瓊敏在經營網吧的同時,也學過電腦或賣過電子設備。

                一個月后,我可以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既能養活自己,又能減輕家里的負擔。

                2012年,網吧經營逐漸走上正軌,林瓊敏萌生了擴大經營的念頭。

                她拿出所有積蓄,在原來的基礎上擴大規模,蓋了二樓,還請爸爸和弟弟幫忙。

                誰能想到,2014年的一個漆黑的夜晚,不法分子闖入網吧,砸壞了所有設備。

                最終,林瓊敏只好停業。

                難產

                2016年,33歲的林瓊敏遇到了陪伴她一生的男人。

                三十年過去了,她的父母一直在為林瓊敏的婚事操心。

                至于林瓊敏,她不是不想談戀愛不想結婚,只是擔心自己有瑕疵的身體會被別人嫌棄。

                同年3月,林瓊敏經親戚介紹認識了一位名叫袁明亮的男子。

                袁明亮與林瓊敏同歲,也是新州人。

                另外,袁明亮也是殘疾人。 他的左眼幾乎失明,右手的拇指也缺失。

                兩人相識后,被對方的堅強和樂觀所感染,迅速確立了感情。

                2016年11月,兩人步入婚姻殿堂。 不久,林瓊敏懷孕了。

                但林瓊敏萬萬沒有想到,她懷孕期間所受的苦不亞于前半生。

                2017年4月,林瓊敏患急性闌尾炎,被緊急送往醫院救治。

                “能不能不開刀吃藥啊,我怕給對孩子的不良影響。 ”

                林瓊敏表達了她的擔憂,她一直把孩子看得比自己的安全還重要,直到醫生盡力確保沒有危險,林瓊敏才勉強同意。

                沒想到,一波不平,又一波。

                林瓊敏懷孕5個月時,不慎跌倒差點流產。

                另外,B超 顯示胎兒是前置胎盤,很容易早產。

                “我要順產,不是剖腹產,一是對我們母子的健康好,二是家里經濟條件不好,自己沒有工作,沒有補貼,老公一個月工資不到3000,能省就省?!?/p>

                當她 懷孕8個月的時候,林瓊敏突然感覺肚子不舒服,難受得像著了火。

                為了省錢,林瓊敏只能硬著頭皮忍著。

                直到后來,她嘗不到食物的滋味,全身乏力,才 入院檢查。

                診斷一出來,是胃潰瘍!

                為了不影響胎兒,林瓊敏不能吃藥,只能堅持

                半個月,林瓊敏邊吃邊吐,邊吐邊吃, 被折磨。

                好在丈夫袁明亮耐心細致,每天做不同的暖胃食物,林瓊敏才勉強熬過難關。

                2017年8月6日, 林瓊敏入院等待分娩。

                產科檢查結果顯示,林瓊敏的產道狀況良好,可以考慮順產。

                凌晨 8月8日,林瓊敏睡得正香的時候,小腹突然傳來劇痛

                很快,林瓊敏被送進了產房。

                此時,醫生、護士和 助產士已經準備就緒

                由于林瓊敏的腳不完整,分娩時可能無法用力工作

                考慮到這一點,醫生建議林瓊敏穿假肢

                整個生產過程中,林瓊敏聽從醫囑,雙手手腕緊緊勾住手術臺扶手,雙眼緊盯著醫護人員 ,終于生下了一個5.2公斤的健康男胎

                “分娩的時候,她沒有哭出來。 我們從未見過如此堅強的母親。 媽媽的愛真偉大! ”醫生感慨道。

                林瓊敏夫婦有了孩子后,不得不考慮生計問題。

                2019年,林瓊敏借錢買了一輛貨車送貨到 人.

                夫妻二人分工默契,一個人送貨,一個人拓展客戶,很快就賺夠了成本。

                2021年,林瓊敏名下的貨車數量將成倍增長,達到100輛之多。

                年底,夫妻倆用掙來的錢裝修了房子 .

                只有被雨淋過的人,才知道為別人撐傘。

                林瓊敏每年都會向殘疾人組織捐款,力所能及的幫助像她這樣的殘疾人。

                林瓊敏的身體確實不完整,但她卻用這些不完美譜寫了精彩的人生。

                閱讀全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