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和o血型的孩子
發布時間:2023-02-27 08:21 作者:血型心理研究王建 點擊: 【 字體:大 中 小 】
ab和o血型的孩子?如果你對這個不了解,來看看!
“互補型”夫妻:O男AB女(或AB男O女),下面一起來看看本站小編血型心理研究王建強給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對您有幫助
ab和o血型的孩子1
“互補型”夫妻?;パa型夫妻是指兩人的血型基本思維方式完全相反的男女組合,也稱極端型夫妻。如果互不理解矛盾也最大,分裂的可能性也最大。所以,互補型夫妻生活藝術有更多講究。
O男AB女(或AB男O女)夫妻。在這對夫妻中AB型是強者,O型是弱者。一般來講AB型覺得O型古板、倔強,看問題極端、簡單,令人反感。而O型則容易認為AB型人不可捉摸,反復無常,不知所云,會繞圈兒,善狡辯,說歪理兒,不可靠。因此雙方互相印象不好。但是如果換一種思考角度,AB型看到O型的直率、孝順、愛護孩子、執著,O型看到AB型淡泊、睿智、幽默、藝術感強。雙方都抱著欣賞的態度觀察對方的長處(自己正好不具備的),學習對方的優點,而不是反感、對立。那么,他們的關系一下子就變得好起來了,在相互尊敬、敬佩中,心態是十分甜蜜的。這方面的例子很多,完全有可能調整到這般境界。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如果孩子是A型的話,他(她)就可以在父母之間搞平衡,父母聽孩子的,效果也很不錯。
ab和o血型的孩子2
爸爸B型血,媽媽O型血,孩子是A型血怎么辦?
目錄
一、正常情況下的血型遺傳
二、為什么出現這種情況?
三、爸爸AB型,媽媽O型,能生出AB型的寶寶嗎?
一、正常情況下的血型遺傳
哈,正常情況下,爸爸是B型血,媽媽O型血,那孩子只能是B型或者O型的,對吧?為什么是這樣呢?下面講講基礎知識。
血型是由基因調控的,對于ABO血型,是由一對染色體上的A,B,O三個等位基因決定的,比如下圖:
這對染色體上,一條上面是A基因,一條上面是O基因,合起來就是基因型是AO,因為O基因是隱性基因,所以只表現出A基因的表型,這個就是A型血。
同樣,如果上面分別是B基因和O基因的話,合起來就是基因型是BO,也只顯示B的表型,那就是B型血。
同理,如果是AA就是A血型,如果BB就是B血型,如果是AB,則同時顯性,血型就是AB,只有當OO時,才顯示O血型。以上共有6種類搭配,表現出4種血型,如下表。
好了,基礎講完,開始分析:
爸爸是B型血,所以,要么是BB,要么是BO,媽媽是O型血,只能是OO,孩子染色體是父母各給一條后組成的,所以,孩子的血型只能是BO,或者OO,沒有A的可能性啊。如下圖所示:
二、為什么出現這種情況?
那孩子為什么能是A型血呢?變異了嗎?哈哈,其實不是,咱們加深一下內容:
血型到底是什么意思?
咱們說什么型的血,其實是紅細胞上面的抗原是什么,如果是A抗原,就是A型;B抗原是B型,AB抗原都有,那是AB型,沒有A和B抗原是O型。與抗原相對應的是抗體,抗原和抗體一結合,就會發生爆炸-溶血,把紅細胞炸掉。所以,在A型的血液里面,只有B抗體,沒有A抗體;同樣B型血里面只有A抗體,沒有B抗體,O型血里面有A和B抗體。如下圖:
那抗原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A抗原是乙酰半乳糖胺基連接到H抗原上形成的,B抗原是半乳糖基連接到H抗原上形成的。大家看下面圖片:O型血是H抗原上什么都不加,A、B型上面都加了點圓圈里面的物質,形成了分別的抗原,AB型是A和B抗原都位于紅細胞表面上。如下圖所示:
那從上面咱們知道了,A,B,AB,O型血的紅細胞上面,都是有H抗原的,先有H抗原,之后在生成各自的抗原,O型上面雖然沒有A,B抗原,但是也是含有H抗原。
好了,看到重點了沒,必須有H抗原,如果沒有H抗原,即使有A基因和B基因,那也是形不成A和B抗原的,那就表現出O型血了,本文中的媽媽就是這個類型的。在檢查血型時,沒有檢測到媽媽紅細胞上的A抗原和B抗原,認為是O型,將A和B型紅細胞放入血漿,會導致溶血,那也提示是O型,所以就認為是O型血了。
那媽媽為什么行不成H抗原呢?因為H抗原是H抗原前體在H基因下調控形成些的。同樣也是受到兩條基因調控,調控H抗原的有H和h,H是顯性基因,有把H抗原前體變成H抗原的功能,而h是隱性基因,沒有這功能。如果兩條都是h,那就行不成H抗原,自然,不論是否有A,B基因,也形不成A,B抗原。如下圖下半部分所示:
點擊看大圖
這時,雖然顯示出是O型血,但是和真正的O型血是不同的,這就屬于一個特殊的血型,稱之為孟買表型(也可以叫孟買血型),因為最早在印度的孟買發現而命名。正常的O型血紅細胞表面有H抗原,血液里有A抗體,B抗體,但沒有H抗體;但是孟買血型中,紅細胞上面沒有H抗原,血液里面有A抗體,B抗體,H抗體。如下表所示:
所以,如果給孟買血型的人輸了O型的紅細胞,那進入人體后,O型紅細胞上的H抗原和血液里面的H抗體就會反應,導致紅細胞爆炸—溶血。
孟買血型在印度最多,大于1/10000,在歐洲非常少,大約1/100萬,在我國大陸沒有具體數據,臺灣和香港大約在1/8000-16000左右,福建地區和臺灣地區差不多。
有人會說這比例不少啊,為什么報告全國的例數不多呢?因為第一總的查血型的人數少,第二普通查血機器查不出孟買血型,去血站能查出來。
知道以上內容就好解釋了,本文中媽媽雖然是顯示是O型血,但其實是孟買血型,并且帶有A基因,具體是(hh,AO),父親是B型血,具體是(Hh,BO),傳給孩子后,結合成了(Hh,AO),所以孩子表現為A型血。
根據不同的遺傳結合,孩子還可以是(Hh,BO),那就是B型血,孩子還可以是(Hh,OO),那就是O型血,孩子還可以是(Hh,AB),那就是AB型血,還可以是(hh,AO或BO或OO或AB),那就是孟買血型,但檢查時,會顯示O型。
這個是本案例的結果,有的家長會說,你這不是真正的B型和O型生出來的A型,是B型和孟買型生出來的。呵呵,真正的也有,是媽媽O基因在遺傳給孩子的時候,發生的堿基對改變,給孩子后,變成了A基因,這樣孩子血型就成了A型了,不過這種幾率更小,全球也沒有多少例。
三、爸爸AB型,媽媽O型,能生出AB型的寶寶嗎?
哈哈,看完這里,是不是覺得血型還挺好玩的?不僅如此呢,還有比較有意思的呢。比如,爸爸是AB型的,媽媽是O型的,但是媽媽不是孟買血型,能生出AB型的寶寶嗎?
這也是可能的哦,大家看下圖:
正常情況下,爸爸的AB基因分別位于一對染色體的兩條上,如上圖左側所示,這樣一條染色體和母親的一條(都是O基因)結合后,孩子要么是A型,要么是B型,不可能是別的型。
可是,這位爸爸的A和B基因竟然位于一條染色體上了,如上圖右側所示。這樣,爸爸把這一條傳給了孩子,導致孩子出現了AB血型哦,以后,孩子再往下傳,只要把這條染色體傳下去,那就都是AB血型。
這種情況叫做順式-AB(cis-AB),國內上海地區研究發現,大概為8.3/10萬,非常稀有。為什么叫順式呢,因為正常叫做反式(trans-,是因為兩條基因位置正好對立,互為相反位置),所以再反過來,只能叫順式了。
哈哈,看完之后,是不是覺得血型更有意思了?那就點個贊吧!
參考文獻:
[1].Red blood cell antigens and antibodies.UPTODATE.2018-03.
[2].上海地區獻血人群cis-AB 和B( A) 血型的研究.2013.
[3].ABO 血型異常遺傳的親子鑒定案.1999.
[4].H抗原缺乏血型的表型頻率及分子遺傳學分析.2006.
[5].血型.生理學7年制.第二版.
本文同時在新浪微博:育學園兒科醫生孔令凱 和微信公眾號:兒科醫師專業資料庫 發布,歡迎大家訂閱。
輸入你想查詢的疾病名稱,可立即得到相關信息,例如:濕疹、大便等,如果沒有請點擊左下角搜索-文章搜索。
兒科醫師專業資料庫
最新、最權威的資料放送,長按二維碼關注哦,讓你成為家長中的兒科醫生,兒科醫生中的專家!
文中觀點來自uptodate,美國兒科學會(AAP),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Medscape,WHO,各大醫學數據庫,以及國內外各種最新指南,結合目前我國臨床特點總結而成,發布前均經過仔細校對,請大家放心閱讀,歡迎指正交流。
分享和轉載
SHARE
文章隨便分享,以便更多的醫生和家長查閱;轉載時需要標明作者名字,必須帶本公眾號二維碼。
ab和o血型的孩子3
華商報訊(記者 李琳)根據遺傳學規律,父母的血型是AB和A型,生出來的寶寶血型一般不會是O型,但西安卻發生這樣一次“意外”,夫妻倆差點鬧起了誤會。
近日,唐都醫院兒科接診了一名出生48小時、因為黃疸前來就診的女嬰?!耙话銊偝錾男律鷥撼錾?-6天才是黃疸高峰期,這名新生兒出生時間短,黃疸指數高,已經超過了正常生理性黃疸的指數?!眱嚎漆t生林燕說,很快該患兒入院檢查,對于新生兒病理性黃疸,首先需要考慮是否有母嬰血型不合的情況而引發的。隨后醫生在對患兒進行的新生兒溶血檢查中發現,寶寶爸爸是AB型血,媽媽是A型血,寶寶卻是O型血。檢查結果不僅讓醫生不敢相信,更讓家長傻了眼,一度懷疑抱錯了孩子。
寶寶和媽媽的血型是才查驗過的,爸爸是以前在老家查驗的。為了讓事情水落石出,醫院為爸爸的血型再次進行詳細的檢查后發現,原來,爸爸血型雖然是AB型血,但其中的B抗原很弱,且血液中有抗B抗體,也就是說,爸爸實為AB亞型血,在醫學領域比“熊貓血”還罕見。也可以簡單認為爸爸是A型血,而A型與A型血可以生出O型血的寶寶。
原因找到了,一家人的誤會也隨之解除,孩子的治療也順利開展。同時,因為及早發現寶寶爸爸并非普通的AB型血而是AB亞型,之后如果需要輸血,也就不會出現輸錯的情況。
醫生表示,對于這名寶寶來說,以后到底是什么血型還不好說。據介紹,常見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較多,其中亞型是最難確認的,這是遺傳基因所決定的弱表現型,比如B亞型這種血型,常由于紅細胞攜帶的B抗原數量少,與抗B抗體反應較弱,甚至不發生凝集,因而,往往使弱B錯判為O型,尤其在新生兒時期,紅細胞表面抗原發育不全,大概只有成年人的20%左右,因此,這時測血型有可能測不準。孩子的血型有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抗原性的增強,最終發生變化?!斑@次的事例也說明不能從簡單的血型系統來判斷孩子的遺傳關系,這也是不科學的?!贬t生表示。
